银子弹

About industrial design engineering..

Author: admin

Uber

Uber 几年前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成长为一家世界级的“酷”公司,靠的是最cool 最falshion的marketing. 然后我开始了搜索,当我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也是乐了,人就是要欢乐。这个活动正逢nation cat day. I can has uberKitten! http://jandan.net/2015/02/06/uber-kitten.html Uber总是会推出一些莫名其秒的服务,例如波士顿免费校车服务、汉普顿直升机服务,以及我们前面提到的安全套配送服务等。 还有情人节活动吧~ 所有的活动都可以在uber blog 看到。这里还有一些其他活动的总结。 时间有限写到这里,周末前往参加Uber讲座了!    

Read More

如下

内心的宁静,是最有力量的修行。佛说,人的痛苦,源于追求了错误的东西。常常,我们苦苦的追逐,又执着的放不下。殊不知,有些不甘放下的,往往不是值得争取的,有些苦苦追逐的,往往不是生命需要的。我们要做的是让心静下来,心静下来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让心静下来,静观自在。

Read More

拥有最好基金最多的基金公司(按比例)

更新: 请通过以下链接查看分析,显示excel分裂了,最好下载下来看: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_ctPy0pJuW6a1JHcjBFT3Zacmc/view?usp=sharing 再次分析: 兴业全球是拥有高星基金按比第二多的公司和0垃圾基金(1,2星)的公司,同时收益在我设置的20~50%是大比例多的吓人的!!神奇!其他数据见表。:) 其次拥有高星比例的公司就是华商了,也不错。而垃圾星最多的公司博时,嘉实,海富通,光大,国联等等。。很多 留意负收益多的基金公司,比如招商高达9%。还有其他各个指标比较优良的就是宝盈和银河了~ 最后严重鄙视和讯基金,妈的晨星没有评星的基金他就直接给了两星。 ———————— 因为有的基金公司基金多,好的坏的多,所以这里按比例来算拥有好基金比例最大的基金公司, 输入数据来源: http://www.cn.morningstar.com/fundcompany/default.aspx 复制excel,输入公司: 得出结果,见最后,惊讶的发现最多的居然是兴业全球和华商,深深的震撼了,以前买的华夏基金居然是最少的,但是当年的华夏大盘可是明星中的明星,唯一的问题就是他不让你买! 只摆看!剩余的都是垃圾基金基金了! 这也是初步分析了! 序号 基金公司 旗下基金 五星基金 四星基金 三星基金 两星基金 一星基金 未评级基金 (只) (只) (只) (只) (只) (只) (只) 1 天弘基金 20 0 1 5% 3 0 2 22 2 华夏基金 52 0 3 6% 12 8 0 36 3 嘉实基金 71 1 […]

Read More

每年一转-中国优势之人工成本2.0版?

又有几天没来写博客了,都快忘了自己博客的网址了。。 今天看到一篇不错的文章,大概讲的是华为公司,如果在世界性范围内做到几乎行业领域的第一的,如何和全世界的公司进行技术性的竞争,而取得最终胜利的。研发人员的成本优势,这就是答案。 这次只转载文章前半部分的概括了,就不做全文转载了。而前几段的简单数据就很说明问题了。文章地址:http://xueqiu.com/8528235036/24617690 前言: 过去三十年,一提到中国的比较优势,就会说中国人工便宜。当然,现在仍然是。不过,主角,已经悄悄的,从蓝领换成了白领。 一、华为的启发 华为的无疑是中国最为成功的企业。这家公司不仅赚钱,还经常和“自主研发”、“下一代技术”、“核心技术”等等字眼联系在一起。不过对这家公司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流行一个庸俗的解读: 按照2004年西门子公司董事会内部汇报材料的分析,华为研发的人均费用(R&D Personal Cost)为2.5万美元/年,而欧洲企业研发的人均费用大概为12万~15万美元/年,是华为的6倍;华为研发人员年均工作时间约为2750小时,而欧洲研发人员年均工作时间大约1360小时(周均35小时,但假日很多),人均投入时间之比为2∶1;依照2004年的数据,华为有13000软、硬件开发人员,13000×6×2×0.8(与西方公司开发效率相比打八折)=124800(人员)。华为相当于具备西方同类公司12.5万开发人员的能力,因此在产品响应速度和客户化特性方面反应较快,研发投入产出比接近大多数西方公司的10倍。 华为当年研发人员的数量差不多相当于AT&T贝尔实验室,只花费相当于西方公司一两千工程师的支出。如今的华为有14万员工,产品与解决方案研发人员占比约46%、销售人员11%、服务人员20%、战略与Marketing人员1%、生产与交付人员8%、其他人员14%。现在和西方公司的对比怎样呢? 2012年爱立信公司的年收入为2067亿元,略小于华为的2141亿元。但盈利58亿人民币,仅有华为的40%。(但爱立信这样体量的公司,仅有这点盈利,本身也说明问题,他们能不亏就不错了。) 那么爱立信有多少员工呢?我没有找到可以确信的数字,多数资料说是有11万人。那么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华为的钱是怎么赚来的。 我们可以搜索到华为2012年公布的研发支出,299亿人民币。凭这个数字,大概华为就是中国最牛逼的公司。据彭博社汇整的数据显示,爱立信目前拥有21400名研发人员,去年的研发支出为328亿瑞典克朗(约49亿美元),几乎与华为相当,占爱立信总营收的14.4%。这个信息可以得到确认,因为另有信息显示,华为目标2013年在研发上超过爱立信。 华为的研发人员是:14万*46%=6.44万,几乎是爱立信的三倍。费用却几乎一样。也就是说,经过差不多十年后,在高级智力员工方面的费用,和欧美企业的差距,从6倍缩小到了3倍。缩小的原因,一是中国的发展较快;二是华为在发达国家的业务拓展,需要雇佣当地人员,提高了成本;三是爱立信可能雇佣了较多新兴市场国家的人力,以降低成本。 中兴通信2012年年报显示,其员工总数是78402,支付工资的现金是130亿。相当于人均16.6万。通常行业里认可的一种说法是,华为的员工薪水比中兴通信高10%或略多。那么华为的人均费用,大概是20万。相当于人均3万美元。假设华为是14万*3万美元,爱立信是11万*8万美元,那么人力费用方面的差距是46亿美元,接近300亿人民币。这个假设,肯定是只少不多。 华为和爱立信营收相当,盈利140亿左右,员工有14万,相当于每人赚了10万人民币——试问:沿用上一篇文章的逻辑,这盈利是不是全部来自于人力成本的节省,而且有相当程度的折扣?这个折扣可以明确为是差异化方面的劣势所导致。 当然是这样。这是一个重要的启发。

Read More

每年一转 – 如何在一周内摸清一个行业?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赚钱的行当五花八门,可能你看的是时下竞争最激烈的行当,却看不到别人在不知名的行当里赚得流油,这都是乱侃了。了解投资,必须了解你所想了解的行业,知过去未来,知发展趋势,支撑因素等等。这里有一篇好文章,揭露职业咨询师如何在一周以内了解一个行业,听起来真的可行。基本需要做到的是,如留言里面提到的,读行业龙头的财报和行业名著(如保险类就读保险类的书),分析上下游行业,和文中提到的读专业的行业分析等等(麦肯锡季刊,经济学人等等)。 全文转载自雪球 – 丹华编辑 http://xueqiu.com/3630871406/24545361, 看看其中的评论也相当不错 : 一周之内真的能摸清一个行业? 在和咨询、投行、投资、猎头这些行业的人聊天的时候,我反复听到“一周”这个时间,于是我也开始好奇:你们是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在一个星期之内了解一个行业?你们都是如何做到在一个星期之内摸清一个行业的? 在一周之内“摸清”一个行业依然不可能成为这个行业的顶尖专家,也不可能成为这个行业的一个高管。但是,你能了解一个行业的全局,现今状况、过去、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的发展趋势,熟悉那个行业的行话,拿捏这个行业的基本信息。 这有什么用? 你能和那个行业内的人自如对话,你能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结合你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看到新的机遇,你能在你的客户面前让他刮目相看,你还能拿到一份好工作,了解你的上司在做决策的时候会考虑什么… 所以我们邀请了两位嘉宾来和我们说,他们是如何做到在一周之内摸清一个行业的。 第一期咨询公司的人如何在一周内摸清一个行业 一默是恒嘉智略咨询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销售无处不在》的作者。 他说: “了解一个行业”这件事本身不太可能快速完成。不过,如果我们只是想摸清楚最基本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问对几个关键问题着手。这些关键问题围绕着一个根本问题:这个行业的链条是如何运转起来的? 1 这个行业的存在是因为它提供了什么价值? 2 这个行业从源头到终点都有哪些环节? 3 这个行业的终端产品售价都由谁分享? 4 每个环节凭借什么关键因素,创造了什么价值获得他所应得的利益? 5 谁掌握产业链的定价权? 6 这个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如何? 而信息获取的渠道,则包括: 1 金融投资机构的行业报告; 2 咨询公司的分析报告; 3 行业交流网站或论坛的热门帖子; 4 业内企业的培训课件; 5 参加行业展会或者论坛; 6 从业者的私下交流。 其中1-4,都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获得。 第二期 IT咨询公司的人如何在一周之内摸清一个行业 有一个IT界的小牛,在IT咨询公司工作。 我问他:“做咨询是不是经常要在短时间内摸清一个行业啊?” 他说:“是啊。” “要多久?” “一个星期吧。” “哈哈,一个星期就可以?能打败那个行业的多少人? ” “90%吧。” 他就是我们今天的嘉宾,熊节。他在IT咨询公司ThoughtWorks已经工作8年了,也是《重构》的译者,看看他的经验之谈吧: 五天之内,三步读懂一个行业 作为职业咨询师,在很短时间内熟悉一个行业,是我经常要面对的工作内容,我也很愿意分享自己的心得。根据我的经验,对于掌握了基本商业知识的咨询师而言,一个星期之内熟悉一个之前陌生的行业并非难事。当然一个星期不会让一个新鲜人成为行业专家,但是足以让一名咨询师在这个行业里顺利开展工作。 […]

Read More

投资

本人从大二开始就长期买入基金,奈何在社会主义特色下的新中国,任何正常的投资理论都是行不通的,长达7-8年的时间,基本都是浮亏状态。 最近接触到雪球这个网站,了解到一点,人生致富应该就是两条路:自己创造一门生意,或者去投资一门生意,创造一门生意很难,但利润丰厚而且风险全部自己掌控,但是投资可以投资无数门生意。 同时接触到一个概念 – 止亏,在投资中应该给自己设定一个止亏点,真的到了要止亏的时候就要及时判断,作出决定。厄尔格雷(巴菲特的老师)是安全边际的绝对信奉者,以折扣的价格买入超值并且能够长期稳定增值的东西,并且记住永远不要亏损,如果记不住第一条,就应该笔记第二条,第二条是永远记住第一条。 转载这篇文章中的一个图片,我也不记得我有没有看过富爸爸这本书了: http://xueqiu.com/5780378715/24370265   大部分年轻人是在左面两个项限里,这两个项限里虽然也有这个项限内的顶尖人士,但是相比于右面两个项限里的企业拥有者和投资者,左面两个项限内获得财务自由的概率更低,因为左面两个项限内的人们拥有的杠杆太少了,比如说,一个公司白领,也许你得工资很高,但你必须消耗自己的时间为老板创造着价值,你就为你的老板创造财富提供了一个杠杆。 如果你有这个能力,可以尝试进入企业所有者项限,像马云那样尝试出创业,当然创业成功的从概率来说,比较低。李嘉诚就是从雇员项限积累资本,然后跳到企业拥有者项限开始创业,最后再进入投资者项限的。 你也可以进入投资者项限,如果你自己不愿意去创造一个生意,没关系,全世界有成千上万的生意在股市里,你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生意,将自己的资产放在这些生意里,让那些优秀的生意和优秀的管理者来每年为你赚钱。 这篇文章没有结论,我想表达的是,我们还年轻,为了能早点财务自由,尽量将自己有限的资产放在未来能增值的地方

Read More

七位创业家希望自己年轻时能领悟的道理

摘要:无论是音乐电台Pandora创始人Tim Westergren,还是IDEO创意总监Paul Bennett,他们的成功都并非一蹴而就,《Fast Company》汇总了多位创业家希望自己年轻时能领悟的道理。   1. 勇敢尝试想法,莫因未曾实践而后悔 没什么比“假如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更让人难以释怀。Pandora创始人Tim Westergren说,如果他有机会能为年轻的自己提供指导,他会告诉自己:新想法出现时就勇敢地去实践。 2. 智慧地花钱,为自由追逐梦想打下基础 维基百科创始人Jimmy Wales说,他最深的体会是只在最值得的地方花钱,例如教育,而非享乐。现在开销减少一分,未来实现梦想的难度也会减少一分。 3. 与优秀者为伍,不惮追逐改变游戏规则的想法 移动支付平台Braintree创始人Bill Ready说,年轻人应该融入优秀的人群中,并重视他们的想法。此外,他建议年轻人大胆地追求革命性的想法,别被强大的竞争对手呵退。 4. 了解简约的力量 音频共享社区SoundCloud创始人Alexander Ljung希望与年轻人分享简约的力量:“我的建议是多花时间和精力为复杂的事物寻找简单的解决方案以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5. 尽最大努力工作,然后更努力 KPCB创投基金合伙人Bing Gordon认为年轻人应该卖力工作。一位资深的导师会为你的努力提供方向,努力工作和一位良师是能带你走向成功的组合。 6. 花时间倾听 设计咨询公司IDEO首席创意总监Paul Bennett觉得年轻人应该学会关注别人的想法,而不是匆忙提出没有新意的答复。“我曾天真地以为,这个世界对我的兴趣远大于我对这个世界的兴趣,其实我总在重复一些老套的说法”。 7. 近距离接触行业中的领导者 Scott Weiss是投资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合伙人,他认为不管从事哪种职业,都需要走近行业中最优秀的人,观察并向他们学习。   本文为《程序员》编译整理,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market#csdn.net(#换成@)

Read More

告别Reader,阅读继续

伴随我很多年的google reader终于倒下了,一个曾经为我搭起连接知识和信息的桥梁,一条连向世界的桥梁,今天在使用新的替代品feedly的时候写下这些。因为最近都比较忙,就仅作简单记录了。

Read More

成为自己 – 读更多的人物传记

我们经常说或者被教育要多读书,可是从小起难道可读的真的只有教科书?最近读到一篇文章,突然想到一个人,就是巴菲特了。想想,这个人很牛逼,可以说是我的偶像啊。再仔细一想我有多少偶像呢?是小学语文课本上的董成瑞还是刘胡兰(四月雷锋:D)?呵呵,在我们的教育世界里面,有多少个真正的偶像,当我们被问到长大了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时候,是战斗英雄董成瑞么。拉倒吧,我们没有偶像没有梦想没有未来。 那么,在这个“现实”中,如何跳出围城,真正想办法实现自我呢。其实世界上真的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人,在目前在读的巴菲特传记中,你会发现其实还有很多人你会想了解,巴菲特的老师- 格雷厄姆 – 真正价值投资的宗师,巴菲特的生意朋友 – 施洛斯(名字可能有误)-花了50年以16%的年收益证明了投资很简单,每个人都可以DIY的。 跳出投资领域,放眼望去,世界充满了伟人,懂产品开发设计的 – 可以看看乔布斯自传,够厉害,最近总统奥巴马也出了自传,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我个人也觉得他很厉害。我搜索到更多的结果:搞新闻的柴静,据说他的故事也很好看,绝对是培养新闻爱好的好书。这里无法多说,因为我看得也少。当然本人更喜欢国际一点的名人,像杨澜,李开复这些也只能算是中国名人了。因此放款眼界吧。 // 最近也开始看一个叫人物周刊的杂志,只能说还行,勉强看看,杂志的深度永远也就那么一点,时间的局限性太强,但是打发零碎时间未尝不可。 了解大师的人生,就好像让自己多活了一辈子,增加了40年的丰富的经验,少走弯路,而更重要的是发现自己人生真正的路!!并正确的走下去,走成功。这就是一本传记给我们所带来的。如果你年未满18岁,那么在合适的时候放下手中的教科书,看看人物传记吧。

Read More